产品类别
"村村响”技术方案 存储双活解决方案 会议系统建设方案
机房装修 网络设计方案 综合布线

“村村响”技术方案

一、系统概述

1、村村响广播系统建设必要性

        广播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由来已久,特别在我国广大农村,其实用性更为突出:一是在农业科技知识宣传方面,二是在党委政府政策宣传方面和基层管理工作方面,三是应急预警方面。都有着直接、快捷、有效等突出特点和电视、报纸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有效实现科学技术、医疗卫生、社会发展、文化文艺、天气预报、防汛抗旱预警、安全防范、法制等信息宣传共享,能更有效地落实基层党员教育工作,能更有利于基层党委政府与行政村及群众之间的直接沟通,能通过宣传净化人的灵魂弘扬正能量。

        虽然近年来县级城市基础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网络、电视、移动电话的普及,极大提高了广大农村地区的信息化水平,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各级组织、宣传、广电、农业、畜牧、科技、教育、财政、环保、法制、计生、卫生、文化、气象等部门对广大农民和基层组织进行艰苦卓绝的宣传教育和培训。而广大农村地区幅员辽阔,把农民朋友请上来集中培训或安排专业人员走村串户宣传党政国策及传授农业科技知识等都不现实,尤其偏远山区农村更难做到。

        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中央1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战略部署及实施步骤,农民对党政国策信息、农业科技信息及农业生产信息的渴求不断增强,农村信息化广播平台建设也日益摆到了重要的位置。

        农村应急预警广播“村村响”工程的实施可以使我县广大农村地区的干部和群众能进一步了解、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全县民众的素质,有利于推进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利于群众更多更广的了解社会信息,让农村居民知道党的下一步任务重点,更直接地了解农业科技知识、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低保政策等,同时,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的实施,可及时发布防汛抗旱预警信息,减少自然灾害的损失,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农村广播的实施将会更好助力县委、县政府做好群众工作,使农民及时获取党的致富政策,进一步改变农村封闭落后状况,掌握知识,脱贫致富,达到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山区工业化、农村城镇化,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朝着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所以说农村应急预警广播 “村村响”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实现广播“村村响”作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任务。

2、社会效益分析

        村村响系统建设完成后,能做到覆盖率在90%以上。农村应急预警广播系统的建设,有利于巩固舆论宣传阵地,主动把握和引导舆论;有利于建设新型社会管理体系;有利于更好地服务“三农”促进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平安麻阳的建设,带动全县经济产业发展,有利于丰富城乡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有利于指挥调度抗灾救灾、主动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危机;有利于“同治同建”和群众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乡镇级、村级等基层管理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县委、政府的政令畅通,释疑解惑,降低行政成本。

        农村广播村村响系统正式运行后,不论发达地区还是偏远落后地区的农民,都能同步接收到各级专门为农民朋友制作的节目信息。使农民朋友足不出户或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就能了解党政国策,学习现代农业科技知识,接收涉农惠农信息等。这将缩小或消除偏远落后地区农民朋友和发达地区农民朋友的观念差距,促进农民朋友科技意识、卫生意识、文明意识、优生优育意识、环保意识、法制意识等的建立。非常时期或重要时刻,县级领导可以直接对某一个乡镇、某一个村的农民朋友讲话,也可以对全县的农民朋友讲话,成为全县统一的通信指挥调度系统,统一调度社会力量或各种资源。全县统一的农村广播系统还具有传媒价值,可播放公益广告等。若有需要,还可以与省市甚至中央的农村广播平台连接起来,使全市、全省、甚至全国的农村广播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这样就完全做到了农村广播整体性和个性化的统一。整体性能满足国家级、省市县级党委政府应急广播和宣传的需要和乡镇级、村级应急广播和基层管理的需要。系统的个性化则能满足乡镇和村组基层组织的服务及管理职能。


二、技术依据

       根据地理环境及网络条件等实际情况,农村广播建设采用的技术模式一般为有线电视网络+无线调频、3G\4G网络作为传输补点,此技术方案编写依据如下:

l  科技字[2013]28号《省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建设和验收规范》
l  GB50200-94《有线宽带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l  GY/T106-1999《有线宽带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l  GB 50526-2010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l  GY/T169-2001《米波调频广播发射机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l  GB6501-1999《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电缆分配系统》
l  GY/T 69-1989 《广播调制机和广播解调机运行技术指标》
l  GB/T 15395-1994 《电子设备机柜通用技术条件》
l  GB12060-89《声系统设备一般术语解释和计算方法》
l  GY/T 17-1984《农村有线广播线路传输质量要求》
l  GY/T 118-1995《有线电视与有线广播共缆传输系统技术要求》
l  国际电联ITU-T有关标准,建筑、通信有关行业标准
l  国家发改委发55号令《国家电子服务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三、设计原则

Ø  先进性与适用性
        充分考虑到电子信息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趋势,在技术上着眼超前。采用数字编码技术、计算机软件多媒体技术等先进技术组建农村广播系统,系统的技术性能及质量指标应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系统的安装调试、软件编程和操作使用又应简便易行,容易掌握,适合本县社会及地形特点。该系统应能体现当前广播电视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水平,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系统是面向各种管理层次使用的系统,其功能的配置以能给用户提供舒适、安全、方便、快捷的服务为准则,其操作上应简便易学。

Ø  经济性与实用性
        系统应维护方便、结构简单、布局合理。农村广播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应提倡经济性和实用性并举的原则。在设计和建设中应充分利用现有有线网络,移动通讯网络,农村电力杆路,乡镇广播站机房,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基础设施,选用功能适合农村情况、符合用户要求的系统配置方案,通过严密、有机的组合,实现最佳的性能价格比,以便节约工程投资。农村广播数量多,虽然单个终端耗电不大,但总耗电指标不小、系统应尽量采用高效开关电源技术和数字功放技术等节能技术。

Ø  可靠性与安全性
        由于农村广播系统是当地党和政府的喉舌,是乡镇村组的主要管理工具,同时是农村紧急事态处置的重要手段,农村广播的安全播出管理是农村广播建设和维护管理中最薄弱的一环。农村广播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就成了农村广播系统的最重要一环。农村广播系统应设计有防火墙系统,广播播出系统不能受到黑客攻击和病毒感染,广播系统的设计还应考虑广播作为大众媒体的特殊性,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在系统故障或事故造成中断后,能确保广播的安全播出,不能出现停播和劣播的现象,并具备防止盗播插播功能,可以保证系统的运行安全。

Ø  成熟性与开放性
        农村广播覆盖面广,参与人员多。所以我们要求农村广播系统应采用成熟的技术和设备,在保证可靠性的基础上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同时系统应有对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开放性和兼容性,这样不仅规模和功能易于扩充,而且具有尽可能好的互联操作性和可移植性。

Ø  扩容性与扩展性
        广播系统设计应考虑到今后技术的发展和使用的需要,具有能更新、扩容和升级的能力。并根据今后该项工程的实际要求扩展系统功能,同时,在设计中应留有冗余,以满足今后的发展要求。广播系统设计时,还应充分考虑了信息资源和设备的共享机制,在依托计算机技术的网络环境下,实现系统与政府相关部门的互联互通,实现信息资源与相关部门(如环保、消防、城管等部门)的共同使用。

Ø  操作的人性化和简单性
        广播系统设计应科学可靠,应采用用户友好的人性化界面,最大限度的满足实际工作需要,把满足对用户的业务管理和服务作为第一要素进行考虑。无需繁琐的菜单操作和复杂的系统操作培训,看图便知如何操作广播系统。针对农村广播操作人员工作繁杂的特点,系统应设置自动复位系统。


四、建设目标

基本实现县、乡(镇)、行政村(社区)“三级可控、三级插播、上级优先、应急优先”和实时转播各级广播节目等功能,使95%以上的农户可听到广播。


五、系统功能

        通过现代化技术,把各村的广播进行联网,实现多级管理和信息的实时发布,村村通大喇叭是政府部门与农民之间共同的纽带和桥梁。通过它不仅可以传播农业知识与技术,还可以把国家的农业政策、农民政策、农村政策传达给广大农民,把政府想做、要做的事情告诉农民。提高了农民的政治意识,加强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1)应急信息接入
预警信息的接入、验证、接收和播发反馈等。

(2)信息处理
应急信息依据标准数据协议规范进行信息解析和存储;
通过系统界面、短信等进行预警信息告警。

(3)信息制作
根据播发需求、播发策略生成包含来源单位、覆盖行政区域编码、应急事件类型、应急事件级别、发布时间、失效时间、发布频次、发布语言、发布通道等内容的应急广播消息的功能。

(4)审核播发
对制作完成的应急广播节目和指令进行审核。

(5)资源管理
管理县级传输覆盖资源和接收终端的功能;
资源信息同步功能和接收传输覆盖网资源信息主动上报功能,可监管县级应急广播资源的状态信息。

(6)调度控制
根据事件级别、发布区域、发布需求和资源状况,选择发布模式,根据资源调度策略和调度预案,生成消息发布调度方案,监控应急消息调度指令传输状态功能。

(7)生成发布
将应急广播信息发送到对应的电台/电视台、应急广播传输覆盖网、大喇叭系统县平台。

(8)效果评估
监测应急广播消息播发和传输状态功能,及时向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及上级应急广播平台反馈播发结果;

(9)安全认证
支持数字签名功能,构建系统的安全认证体系。

(10)系统管理
县级平台具备运行参数的配置管理;操作人员、角色、权限的配置管理;操作日志的记录和查询;数据库的定期备份、故障恢复;运行状态监控、故障及时报警;流程规则管理,可对业务流程进行重新编排。


六、系统架构

        根据行政管理模式和广播特点,系统采用自上而下的分级结构,全系统架构分为县级广播平台、乡镇广播站、村级广播室。

        县级广播平台部署在县广播机房和县广播室,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平台,具备喇叭管理、日志与监控、业务加载与执行、优先级和权限控制、语音和数据接入、流媒体加密分发等能力。

        乡镇广播站中心部署在乡镇广播室,采用有线电视网络进行传输,实现语音流媒体,短信内容,电话内容等广播源的分发,起中继点作用。并且能根据各自应用需求,定制各自的播出计划,向管辖区行政村提供多媒体信息。

        村级广播室是整个系统的前端输出点,主要采用无线调频技术进行信息传输,负责把各类上级传来的广播信息源通过先进的编解码技术播放出来,传播到行政村的每个角落,让人民快速了解国际国内形势,了解各地发展势态,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让其指导人们生产生活。具体架构详见图1:



图1:应急广播“村村响”系统图



1、   县级广播平台

a)制播和传输平台


图2:应急广播“村村响”县级平台系统图

        县级广播平台部署在县广播机房,整个平台采用有线电视网络信号进行传输,并利用3G/4G无线网络信号作为补充传输,核心设备包括广播系统服务器和配套的广播服务器软件
        
广播系统服务器信息资源树的路由规划、跨网传输和转发等功能。用于系统广播信息资源树的构建、后台管理、设备管理、权限分配,负责节点信息分发、寻址,信息的采集、传输、交换、显示、存储、控制;具备喇叭管理、日志与监控、业务加载与执行、优先级和权限控制、语音和数据接入、流媒体加密分发等能力。

        县级广播站前端主要由分控电脑、系统播控软件、话筒、调音台、监听音箱和其他音频设备组成,具备播出功能和管理功能,其信号源来自于中央、省、县主要节目和本地广播电台及其它节目,提供各种流媒体应用(音乐播放、采集讲话、电台转播、定时任务、内部通信等)。

        在高山台站放置大功率发射机,建立起覆盖全县的无线FM网络,作为备份传输通道。
县级广播平台可与下面乡镇广播站,村级广播室实现数字汇接,从而将县级广播平台,乡镇广播站,村级广播室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统一平台,实现广播信息资源共享最大化,实现对语音流媒体,短信内容甚至视频等资源的分发,达到村村通、社社响。


b)传输网络


图3:县到乡镇传输网络图

县到乡镇是基于广电的有线电视网络传输,采用TCP/IP协议方式传输广播信号,利用这种双向传输机制,可以实现信号的回传功能,能监测到行政村广播终端的工作状态和广播信息,且平台内具有寻呼功能的广播终端可以进行寻呼对讲,增强了系统的应急反馈机制。


1、   乡镇级广播

a)乡镇级广播站


图4:应急广播“村村响”乡镇级平台系统图

        乡(镇)到行政村基于广电的有线电视网络传输,没有通达有线电视网络的行政村采用3G/4G无线网络信号进行补充传输。乡(镇)级广播中心前端主要由分控电脑,分控软件,其他音源设备组成,乡镇机房系统将每天各时段需要播放的节目上传到服务器,并编制播放计划,系统按任务计划实现全自动播出,广播终端单独接收个性化节目。

        分控软件可实现推送功能,能够将录制好的节目在网络空闲时提前推送至各行政村,实现广播终端定时播放的功能。能够满足即便网络出现故障时,系统仍然能够正常播放。

        同时在县级机房配置电话网关短信网关,通过给每个乡镇分配1路固定电话作为乡镇应急插播使用。每6个乡镇分配一个手机号码作为短信插播使用。电话网关和短信网关是通过RJ45接口连接到网络上,通过这两个设备可以实现远程电话广播,短信广播,摆脱了应用空间的束缚,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紧急信息广播,极大的增强了系统的应急机制。


b)传输网络


图5:乡镇到行政村传输网络图

        乡镇到行政村采用有线电视网络信号传输,没有通达有线电视网络的行政村采用3G/4G无线网络信号进行补充传输。因为县级平台采用有线电视网络传输,利用广播服务器系统的寻址功能,下面乡镇,行政村广播平台可以通过TCP/IP协议获取平台内的广播资源信息。


1、   村级广播

a)村级广播室


图6:应急广播“村村响”行政村级广播系统图

        村级平台部署在村委广播室,采用无线调频的方式传输,解决综合布线困难的问题。

        在村级配置“广播控制主机和调频广播发射机”,在自然组配置“调频接收机和扬声器”。广播控制主机具备IP网络通信、数字音频编、解码、RDS音频编、解码功能,通过广播控制主机控制调频广播发射机,负责将来自平台的数字音频信号转换为模拟音频信号,再通过调频广播发射机(发射频率:65-108MHz可选)发送到各个广播接收终端点。

        调频接收机能自动接收到调频发射机发送的FM无线信号,并通过内置的编解码技术,进行数模转换,将模拟信号传输到大喇叭。


b)传输网络


图7:行政村到广播接收点传输网络图

        行政村到各个广播点采用无线调频方式传输,解决农村地区地形复杂,综合布线困难等问题。在村委会布置一台10-30w小功率调频发射机,建立起覆盖全村的无线调频网络。接收来自平台通过有线电视网络或无线3G/4G网络传输的广播信号,广播控制主机解调出的音频信号送入到调频发射机,利用发射机的调制放大功能,把广播信息发送到各个调频接收终端,然后把信号送至给大喇叭,由大喇叭完成播放功能。


c)广播终端

        每个村广播点配备调频接收终端来接收广播信号,调频接收机能自动接收到调频发射机发送的FM无线信号,并通过内置的编解码技术,进行数模转换,将模拟信号传输到大喇叭。